近日,天津市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在2020年前培育以机器人及机器人零部件为主业的上市企业3~5家,全市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省部级及以上)3~5项;实现智能工厂项目30~50项。
着眼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天津,正在发力机器人黄金十年,并寻求重点突破。
明确重点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天津将努力率先突破10类重大标志性机器人产品中的两项,即家庭服务型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
家庭服务型机器人针对养老助残等家庭服务需求,可以识别各类语音,具有吸尘、人脸识别、血压监测、老人跌倒报警等功能,还可连接整个家庭的电子设备,通过红外系统,控制整体家电。
据统计,2013年到2021年我国将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随后迅猛增加,由2.58亿人增长到3.71亿人,老龄化水平在2024年将达到20.3%。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可减轻照顾者与病患压力,并能提供心理慰藉、协助病患更加放松的居家疗养型机器人。另外,服务行动不便者的医疗照护也是一大趋势,可帮助行动不便者上下楼梯的多种医疗机器人已经投入了实际应用。
按照《天津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20年,在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个层面,将基本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模式。届时,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将走进更多老年人身边,给老年人一个健康安全的晚年生活。
在近日召开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由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妙手系统受到广泛关注。
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表示,妙手系统起源于2000年初开始的一种微创手术系统研究。该研究致力于把微创手术机器人做得更精致更小巧,与达芬奇系统(麻省理工学院等研发,并用于外科手术的机器人 )相比,妙手系统更加轻巧灵活,同时保有了达芬奇系统所有的功能,包括3D视觉、灵活末端、主从操作、远程操作等等。
聚集百余家企业
目前,天津以机器人作为主营业务企业百余家,产品门类齐全,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包括相关软件、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应用,整体产业规模约100亿元。
据了解,2017年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年产值达57亿元,较上一年增加近40%。天津装备工业逐步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态势,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除率先突破的两项之外,天津重点发展的其他8项机器人分别是混联机器人、轻型协作机器人、高压水射流除锈、喷漆机器人、白酒行业用机器人、自动化柔性高铁车身焊缝打磨系统、飞行机器人、水下滑翔机、教育机器人。
天津将利用未来3年时间,规划筹建包含技术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产品检验检测、信息咨询等多功能的天津市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健全天津市机器人联盟、协会、学会三位一体行业组织机制;打造全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机器人博览会(展会);完成机器人各方面服务人才培训3000~5000人次。
避免低端重复发展
围绕机器人产业,天津涌现出一批高层次的科研院所,如武清区与哈工大合作建立的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天津研发中心,东丽区分别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共同建立的天津中科智能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天津初步形成了武清区、天津开发区和临港经济区3个聚集趋势明显的机器人科技园区。
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已经有近1000家,各地有超过40个以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专家认为,最后能做机器人本体的公司,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一定不会很多,地方政府应该冷静,要反对形势好时一哄而上,遇到困境时又一哄而散。
有专家指出,在地方政府及企业的热捧之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更需要冷静,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避免走弯路,机器人产业面临“高端空心失位、低端重复建设”的尴尬境地,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有待破解。
业内人士指出,要做好国家机器人标准和评测体系的建设,注重产业链的培育,对新一代智能机器人要在资本、人才、研发等环节做好引导,营造较好的创业创新环境,鼓励探索,促使机器人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产业。